新锦江娱乐线上平台
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新锦江娱乐线上平台 > 新闻动态 > 红军连长牺牲在泸定桥,战友60年后才找到他亲人:要追认他为烈士

红军连长牺牲在泸定桥,战友60年后才找到他亲人:要追认他为烈士

2025-04-13 13:34    点击次数:116

1990年5月,刘向三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,作为前水利部副部长,赴安徽亳州出席淮河水利相关会议。

在参加一次会议时,刘向三无意间获悉,亳州附近约15公里处便是鹿邑。这一信息立刻唤起了他的回忆,使他想起一位曾在中央红军干部团担任连长的老战友云宗连,这位战友正是鹿邑人,并在战斗中英勇牺牲。

怀着迫切心情的刘向三立即驾车前往目的地,此次行程收获颇丰,他成功获取了云宗连早年居住地的具体信息。

尤为重要的是,云宗之妻王月英当时依然健在。

获悉此事后,刘向三迅速作出批示,要求鹿邑县正式认定云宗连同志为革命烈士,并妥善安排其家属的抚恤事宜。

2001年10月,刘向三在其著作《往事的回忆》中,专门提到了云宗连,并详细记录了他牺牲的全过程。这一记载彻底揭开了云宗连身份之谜。

【一】

根据云宗在干部团的具体职务和职责范围分析,其实际职位等级应高于红军连长的编制。干部团作为红军中的重要组织机构,其成员配置通常具有较高的行政级别。综合考量云宗在该团的工作性质和权限范围,可以推断其实际职务应属团级干部序列。这一判断不仅符合干部团的组织架构特点,也与云宗在部队中的实际影响力相匹配。

事件的起因需要追溯至最初阶段。

云宗连于1903年诞生于河南鹿邑县姚庄行政村王庄自然村,其家族世代以学问著称。云氏家族之所以享有书香门第的声誉,源于其先祖云莱珍与云宝申均于清朝时期考取秀才功名。此外,云宗连之父云广锦不仅文采斐然,更兼通武艺,堪称文武兼备。

云广锦育有四子,其中云宗连排行最末。

云宗连的成长深受家庭环境熏陶,自幼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系统教育。他不仅于私塾研习经史子集,更在父亲指导下习练武艺。在私塾求学期间,云宗连深入研读《杨家将》、《岳飞传》等经典历史小说,这些著作中蕴含的忠义精神与家国情怀,深刻塑造了他忧国忧民的价值观念。

1919年,云宗连成功考入位于开封的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,这所学校后来发展为河南大学。在冯玉祥担任河南省政府主席期间,该校更名为中州大学,成为西北军培养军事人才的重要基地。

在校求学期间,云宗连与赵博生相识。

1921年,云宗连投身西北军,在赵博生手下担任见习排长。随后,他迅速晋升为警卫连连长。在大革命期间,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与国民革命军联合北伐。此间,赵博生和云宗连受到西北军内共产党人的思想熏陶,逐渐形成了进步的政治理念。

自云宗连投身军旅后,长期未能返家,家人对其安危深感忧虑。鉴于家族传承之需,其亲属于1928年以父疾为由,促使其归乡,并安排与生铁冢镇黄台村之女王月英成婚。此举旨在确保家族血脉延续,同时亦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军人家庭稳定性的关切。

云宗连归队之际,王月英已身怀六甲。临行前,他特意将身着军装的照片留在家中,并对妻子叮嘱道:

革命成功后,我将重返此地与你重聚。

王月英在婚礼后不久便与丈夫分离,情感难以自抑,泪水夺眶而出。

“期待你的归来。”

在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,冯玉祥率先在其部队中实施清共行动。然而,冯蒋联盟迅速瓦解,双方关系急剧恶化。1930年中原大战结束后,冯玉祥的军事力量被蒋介石整编。在此期间,蒋介石对西北军中的共产党成员展开了系统性肃清,以巩固其在军队中的绝对控制权。这一系列事件标志着国民党对共产党势力的全面压制,同时也反映出当时中国政治格局的剧烈变动。

赵博生独立指挥部队,意图进军汉中发动起义,然而行动迅速受挫。此后,他应孙连仲之邀,担任其参谋长。不久,孙连仲的部队被蒋介石收编,更名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。随后,该部队被调往江西,参与对红军的军事行动。

1931年11月14日,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与指导下,赵博生、季振同、董振堂三位将领指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全体官兵,共计一万七千余人,成功发动了武装起义。这一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军事斗争中的重大突破,为后续革命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。起义部队的集体行动,不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的影响力,也体现了革命力量的迅速壮大。此次起义的胜利,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,为推翻国民党统治、建立人民政权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
云宗连在担任基层军官期间,秘密召集了刘向三、耿万福、吕咸等十余名具有进步思想的青年军官,策划并筹备武装起义。此次会议在严格保密的状态下进行,旨在推动革命行动的实施。

为确保起义行动的有序推进,赵博生组建了一支由七人组成的执法队伍。在此期间,云宗连先后担任了该执法队的副队长及队长职务。

赵博生、云宗连等军官在起义发动前的一个月内,已获得党组织的正式批准,成功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
红五军团由原起义部队整编而成,其指挥架构由三位主要将领组成:季振同担任军团总指挥,董振堂出任副总指挥,赵博生则兼任参谋长及第十四军军长职务。这一军事建制的确立,标志着起义部队正式纳入红军序列,为后续军事行动奠定了组织基础。

云宗连被任命为军部作战处处长。

【二】

云宗连投身红军阵营后,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无畏的献身精神,在多次战役中表现突出,屡次建立显赫战功。其英勇事迹在军中广为传颂,成为激励同袍的楷模。

1933年1月,中央苏区在第五次反围剿战役中展开战略部署。云宗连在黄狮渡战线与敌军交战中表现突出,因战功显著被擢升为第13师第37团团长。在第五次反围剿战役进程中,其卓越贡献获得组织认可,被授予三等红星勋章。

鉴于云宗连的卓越才能,时任"彭杨"步兵学校校长的陈赓将其调任至瑞金步兵学校,担任教员兼连长职务。这一人事调动充分体现了陈赓对优秀人才的重视,也彰显了云宗连在军事教育领域的专业素养。通过这一任命,不仅强化了瑞金步兵学校的师资力量,更为云宗连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平台。

1934年10月,在第五次反围剿行动遭遇挫折后,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作出决策,将原隶属于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的多个教育机构进行整合。具体而言,红军大学、红军第一步兵学校(即彭杨步兵学校)、红军第二步兵学校以及红军特科学校被重新合并,共同组建为一个全新的军事教育单位——干部团。这一举措旨在优化资源配置,强化军事人才培养,以适应当时严峻的革命斗争形势。

该干部团堪称精锐之师,其成员均从各部队严格选拔,均为具备实战经验的班排级指挥人员。该团建制完整,下辖三个步兵营、一个特科营以及一支上级干部队,总兵力达1400余人。这种组织架构充分体现了其作为骨干力量的重要地位,各兵种配置合理,形成了完整的作战体系。

陈赓担任团长职务,宋任穷被任命为政治委员,云宗连则负责机枪连的指挥工作。

1935年,遵义会议后,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实施了一系列战略行动。部队先后四次穿越赤水河,对贵阳发起佯攻,随后成功渡过金沙江。在会理会议上,中央决定继续北上,旨在与红四方面军会师,并在川陕甘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。这一系列决策和行动,标志着红军在战略转移中取得了重要进展。

国民党军方已明确判断,我军战略意图在于北上与红四方面军实现会师,大渡河成为必经的军事要冲。然而,该区域面临多重挑战:首先,周边聚居着彝族与汉族居民,社会结构复杂;其次,大渡河水流湍急,水文条件极为不利。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渡河行动的显著障碍,使得军事行动的实施面临严峻考验。

获悉此事后,蒋介石立即发表激烈言论,声称:

大渡河作为太平天国石达开部全军覆没的历史战场,如今红军深入这一汉彝混居区域,面临多重困境:地理环境复杂,交通线单一,河道纵横交错,地形极其险峻,后勤补给严重不足。在此危急形势下,各军指挥官务必激励所属部队,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突破重围,创造军事奇迹。

1935年5月,中央红军先遣部队抵达大渡河畔。尽管红一团成功渡河并控制了对岸渡口,但该河段水流湍急,无法搭建浮桥。若采用船只渡河,数万红军部队需要多日才能完成渡河任务。然而,国民党追兵迫在眉睫,红军已无充足时间实施渡河计划。

毛泽东审时度势,迅速作出战略部署:将红军主力分为两路纵队,沿大渡河两岸并进。其中,右纵队由红一师与军委干部团组成,由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与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指挥,沿大渡河东岸北上;左纵队则由红一军团指挥部、红二师主力及红五军团构成,沿大渡河西岸推进。两路纵队以泸定桥为目标,采取协同作战的方式,迅速向目标区域进发,以达成夺取泸定桥的战略任务。

1935年5月29日拂晓,红军左纵队的先锋部队——红二师第四团率先抵达泸定桥,随即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夺桥战役。战斗异常残酷,双方展开了殊死搏斗。

隶属于右纵队的红军干部团在红四团之后抵达泸定桥东岸,随即展开桥头争夺战以掩护红四团主力渡河。云宗连指挥干部团机枪连发起猛烈进攻,迅速控制桥头阵地,为后续部队开辟通道。此次行动确保了红四团突击部队顺利通过泸定桥,为红军北上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保障。

泸定桥的桥头堡在我军两侧攻势下迅速陷入困境。为阻止我军跨越桥梁,敌方采取了极端措施,将预先储备的两桶柴油倾倒在桥头区域,随即引燃形成熊熊烈焰。

云宗连迅速发动攻势,目睹两个柴油桶起火后,立即冲向前方,一脚将其中一个柴油桶踢入水中。然而,另一个柴油桶突然爆燃,存在随时爆炸的危险。为确保后续部队的安全,云宗连毫不犹豫地冲向燃烧的柴油桶,紧紧抱住它,毅然决然地跳入河中,以消除潜在的爆炸威胁。

【三】

刘向三在其晚年著作《往事的回忆》中,详细记述了云宗连英勇牺牲的场景。

在铺桥战役期间,陈赓将军指挥的干部团奉命执行掩护任务,其中连长云宗连同志在战斗中英勇献身。云宗连同志在部队中广为人知,行军途中,他身材魁梧,体魄强健,经常主动帮助体弱或年幼的战友携带武器和装备。他始终秉持着革命同志间应互帮互助的理念,这一信念贯穿了他的军旅生涯。

不仅是刘向三,众多目击者皆见证了云宗连英勇牺牲的场面。然而,令人遗憾的是,云宗连殉难后,其身份长期未能得到确认,一直被列为无名烈士。

建国后,刘向三多次调查云宗连的下落,却始终未能获取任何有效线索。

直到1990年,这一事件才最终得以明确解决。

1928年,云宗连离家之际,其妻王月英已身怀六甲。此后,王月英诞下一女,取名云素勤。

由于云宗连长期未归故里,王月英在故乡的生活颇为艰辛。邻里间流言蜚语不绝于耳,主要源于王月英仅持有一张丈夫的军装照片。建国后,众多人士指称云宗连曾隶属于国民党军队。

王月英始终坚定地认为,她的丈夫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。

我坚信其品性端正,无论担任何种军职,他都不会滥用职权或损害民众利益。他的道德操守足以确保其在任何职位上都能恪尽职守,维护公众福祉。

历经多年,众多亲友曾劝诫王月英重新组建家庭,然而她始终未予采纳。她珍藏着亡夫的遗照,每日虔诚祈愿其安好。不幸的是,六十年后,她才得知丈夫离世的消息。

刘向三成功寻获云宗连的亲属后,内心充满喜悦,随即向昔日战友黄火青和袁血卒通报了这一消息。黄火青曾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,并在中共十二大期间出任顾问委员会常委;袁血卒则曾任民政部副部长。

黄火青在收到刘向三的来信后,迅速向地方政府下达了明确的指示。

根据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,地方政府依法妥善处置烈士遗属继承事务。我县党委、政府迅速贯彻落实烈士家属抚恤优待政策,并将政策执行情况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作了专题汇报。

1992年11月19日,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正式认定云宗连为革命烈士。随后,王月英于同年12月9日因病去世,临终之际,她留下了最后的嘱托。

将逝者的遗像置于棺椁之中,实现夫妻合葬的夙愿。

云宗连的后裔至今仍定居于鹿邑故里,分布于各行业领域,持续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。其家族成员在各自岗位上发挥着积极作用,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。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,为地方经济与社会进步注入活力。这一家族世代传承的奉献精神,不仅彰显了个人价值,更体现了对国家建设的坚定支持。在新时代背景下,云氏后人秉承祖辈遗志,以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,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,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。
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